說道車埕,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,
小熊會把他特別拿出來開一篇文章,
一定是有過人之處,
要不然像小熊這種深山野人,只喜歡山林的熊,哪知道熱門的觀光景點。
小熊結束了巴庫拉斯的糜爛野營之後,轉往水里來旅行,
晃著晃著就來到了這裡,
走過那麼多觀光景點和勝地,真的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和環境太融洽,
整體的造景感覺真的太棒了,所以才特別介紹一下這個小山村。
話說小熊離開了巴庫拉斯之後,
也沒什麼目的地,想想水里有名的肉圓或小吃,
總覺得天氣太熱了,實在吃不下去。
所以來到水里二坪,吃吃有名的台電冰棒,
喔買尬~~~ 滿滿的人山人海,好像冰品免費一般,
一堆遊客都是一箱一箱的搬。
這對於小熊這種長年躲在山區的熊來說,也算是見識一下台灣人的消費能力。
沿著131 縣道轉進民權巷就可以來到明潭水庫,沿路指標清楚,所以不會迷路。
這裡整個區域都是車埕村,觀光鼎盛。
雖然人滿為患,停車都成了一個問題,但是小熊來的時候,天空剛下完雨,
所以遊客已經銳減了許多。
走在這個淳樸的小山村有股濃濃的日據時代懷舊風情。
這個區域有許多的木造房,整體營造出很棒的風味,
因為雨後,所以走在這裡很清爽。
這裡的餐廳也都是配合整體營造,所以都是搭建木造房,真的是太有風味了。
來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到振昌木業,也許這個名字大家很陌生,
但是講到孫海,那就恍然大悟,
孫海就是振昌木業的創始人,以前的車埕人絕大多數都在振昌木業工作,
所以現在所觀光的景點都是振昌木業的廠房。
眼前的這個人工小湖就是囤積木材的水池。
孫海在車埕成立了丹大事業部,並且開始修建赫赫有名的丹大林道。
而從丹大和巒大山區所伐之樹木都運往車埕加工處理,然後經鐵路運往高雄港出口。
而車埕地名的由來就是 [ 車場 ] 的意思,以前日據時代,在此進行運輸台車〈輕便車〉鐵道的鋪設,
由埔里運來的蔗糖皆在本地裝車轉運,經常有百多台輕便車在此停放,所以才叫車場。
沿著環湖步道行走,雖然遊客落繹不絕,但是還是顯得一份悠閒。
就個舊式的天車就是用於吊木頭的機械,真的是超級屌,
那麼久遠的時代就有天車設備了,而且還是木造的。
我只能說~~~ 傑克,真是太神奇了。
這些檜木製的設備,目前都還保存良好。
晃著晃著當然就會來到車埕火車站,這裡是集集線的最後一站,
目前依舊還是有火車通行。
整個車站場區可以隨遊客亂晃,就如同平溪線一般,
只要火車來的時候,大家閃邊站就好。
平溪當年是因為煤礦而發展,這裡則是木材。
如今都變成了懷舊的觀光景點。
古樸的站體,雖然已經經過改建,但是還是和整體環境融為一體。
這裡的區域的腹地比平溪線的菁桐站大多了,可以容納更多遊客前來旅遊。
既然來了,當然不免俗的放幾張鐵道設施來應應景。
這裡的車埕木業展示館是一定要來參觀的,
除了本身結構很特殊之外,裡面都在紀錄著當年伐木的點滴和故事。
也許很多人不認同伐木政策,但是在那個年代有他的時代背景和氛圍,
我們還是要尊重前人的足跡和保存他們的生活方式。
整個展示館都是介紹振昌木業的歷史,這裡已經和振昌木業劃上等號,
而孫海先生也是老一輩人所敬佩的人物。
孫海每伐一公頃的樹木就會種三公頃的樹苗回去,算是對森林也相當尊敬的商人。
而且全盛時期,光是車埕就有600個員工,加上伐木,造林,造路的從業人員多達3000多人,
也為了此區域的經濟貢獻不少 GDP 。
而對於我們的影響是他留下了一條丹大林道,讓我們更能親近山林。
整個聚落的整體營造都和木頭事業有關係,真的很有味道。
喜歡拍照的朋友們,可以找天氣好的時候來此地打小景。
這裡是小熊走過那麼多風景區中,整體營造感覺最好的一個,
不像其他觀光區都已經完全的商業掛帥,
至少這裡還保有自己的特色,就是他的歷史。
以振昌木業為基礎的木業歷史來整體營造。
真的做得不錯,值得大家來這裡閒晃,還可以順遊日月潭,
如果能順遊丹大林道,那當然更棒,更可以了解當年的伐木歷史。